同在一片藍天下,共居一方水土上。今年以來,新一屆市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營重要指示要求,把油地融合發展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也賦予了更加有力的行動。油地雙方牢記囑托,共謀發展,將和諧共贏的新型油地關系,深深地刻入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坐標,也讓“一盤棋、一家人、一條心”理念深入人心。
東風正勁,旭日蒸蒸,此時春暖,桃柳明媚。
在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上,萬物悄然生長,踔厲奮發的東營人努力撥散疫情的“陰霾”,同樣涌動起蓬勃向上的生機。
——為周邊5.6萬居民的安全,東營原油庫及管道遷建工程搶進度,趕工期,正緊鑼密鼓地推進;
——為打好綠色低碳轉型攻堅戰,市和油田積極共建區域性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平臺,推進實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示范工程;
——為提升城市建設品質,西城更新改造步履穩健,中心醫院片區重點項目頤園小區全面啟動改造提升;
——為推動油田科研院所整合集聚發展,“三院”搬遷聚集提上日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公共創新基地令人期待;
——為實現人才和智力資源同城互通互享,油地開啟干部雙向掛職;18家油田改制企業、22個油田創新創業團隊落戶東營高新區。
……
資料圖
今年以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東營時的殷殷囑托,東營新一屆市委和勝利油田一道,同心同向,凝聚合力,傳承合作共建的基因,發揮深度融合的優勢,將和諧共贏的新型油地關系,答進了油地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民考卷”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國考卷”,也深深地刻入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坐標——
“東營因油而生、因油而興,油地團結共建的基因已經融注到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和精神特質。”市第七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中提到。
1986年3月21日,孤東會戰。 圖片由《勝利日報》提供
這是什么樣的基因?60多年前,當隆隆的鉆機聲第一次在渤海灣畔廣袤的土地上響起,油地合作共建的基因便開始熔鑄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以及來自五湖四海石油拓荒人的血脈之中。它是油田創業初期相互支援、披荊斬棘、甘苦與共,發現“第一股工業油流”的鏗鏘與激昂;是油田會戰期間攜手同進、共筑榮光、踐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驕傲與豪情;是15000多名油田職工和18000多名民工,戰海水,抗風暴潮,向海洋進軍76.3平方公里立起孤東大堤的拼搏與智慧;是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大潮下,油地雙方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共謀發展、共興共榮的責任與擔當。
時序更替,基因傳承。站在新的起點,新一屆市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營重要指示要求,把油地融合發展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也賦予了更加有力的落實與行動。
1月17日,市委主要領導履新東營第二天,就到油田萊113區塊和勘探開發研究院進行調研,對推進油地融合發展提出要求。
2月里密集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市第七次黨代會、市“兩會”上,油地融合無疑成為“高頻熱詞”。“感到把油地融合帶到了歷史的新高度,里頭有多個勝利元素。”市政協委員、勝利油田化學高級專家王濤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后感慨道。
3月11日,備受矚目的油地聯席會議順利召開,會上通報了油地融合發展情況和下步重點合作事項建議,審議了《中共東營市委 東營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油地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討論稿)》,致力于構建和諧共贏的新型油地關系,為全國作出示范。
“計熟事定,舉必有功。”油地深度融合發展的藍圖謀劃已然明朗,迫切需要的是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高效運行機制。為此,市里堅持油地聯席會議、工作例會和專題會議制度,要求對每次油地聯席會議研究確定的合作事項,拉出單子、搞好分工,凡是重大事項組建工作專班,協同推進重大共建事項落地落實。
全市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落實責任內事項:油地建立組織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確定開展教育培訓、掛職交流、人才共用、搭建平臺等7項重點工作。油地宣傳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得以建立和完善,堅持項目化資源共享,整體推進區域宣傳。
作為油田“基地”,東營區內有油田半數改制企業、半數二級單位,油田人口占城區人口半數,雙方息息相關、休戚與共,是推動油地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陣地。擔當這一重任,東營區進一步加強油地聯系,建立健全定期研究調度、溝通協調、督查考核等機制,正著力實現改革發展共商、問題困難互助、各類資源同享。
在共和國這片最年輕的土地上,汩汩流淌的“黑金”,積聚了五湖四海的石油人,數十年來,他們與生于茲長于茲的東營人魚水相依、同城同心、并肩作戰,逐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親如一家人。
因為是“一家人”,面對國家對央企職能定位作出的重大調整,市和油田奮力趕考“社會職能分離移交”,交出了一張“走在全國前列”的答卷:完成175個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678項市政設施、69所醫療衛生機構、62所學前教育機構、13.4萬退休人員的移交,完成18.06萬套油田職工住房不動產證辦理,61家企業黨組織關系、3.22萬名油田退休黨員轉由屬地管理,勝利油田也成為5個大型獨立礦區中推進最快、職工家屬最穩定的一個。
因為是“一家人”,在全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大批油田職工、居民主動沖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一線:3月22日,345名油田職工志愿者走進辛店街道18個城市社區開展疫情防控應急志愿服務;3月23日,西城文匯街道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演練,來自20個油田單位的371名油田志愿者,奔赴街道內各核酸采樣點;在油建社區,一群老年人自發成立沐風志愿者服務隊,成為社區戰“疫”中堅實的銀發力量;油田退休職工劉新芳加入疫情防控核酸檢測采樣輔助崗位志愿服務后,僅2021年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近300小時,發動志愿者600余人次,服務居民15萬人次,如今依然能看到她每天在核酸采樣點忙碌的身影。
因為是“一家人”,倍加珍惜人才這一“稀缺資源”“第一資源”,我市堅持同城同策,各項人才政策對油田全覆蓋,油地雙方積極推動人才共育共享,開展深度合作,蹚出了人才交流新路子。油地校三方互派12名縣級干部雙向交流掛職,油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孫國掛職智慧油服產業基地;42名東營區干部、32名油田干部雙向掛職,在油地實施的重點工程項目、重點推進事項等“舞臺”施展抱負、提升本領。“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東營市還將以更大力度整合用好區域科技人才資源,推動油田科研院所與地方企業合作,通過“揭榜”等方式承攬地方企業研發項目,共建研發機構,快速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因為是“一家人”,共享油地融合發展成果,一個都不能少。市第七次黨代會,賦予了東營區加快西城改造升級和環境改善的重要職責,這也成為服務油田生產生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切入點。“經協小區新裝了防盜門,樓間地面也做了鋪設”“政通小區不僅做了屋頂防水,還給各家各戶配備了雨污分流裝置,再也不怕家中漏水了”“幾個常去的公園進行了改造,更新了體育設施,也留住了一些文化要素。”西城老舊小區和公園、廣場的升級改造、移交學校的改擴建等,切切實實讓油田職工變身的“新市民”有了獲得感。對于西城“一年有突破、三年大變樣、五年塑新態”的全新目標,大家更為期待。2月12日,在東營區召開高品質現代化城市建設推進會后,油田宣傳文化中心制作推出的微信《“新”西城!來了!》迅速獲得3.4萬人次的瀏覽,97條留言建議中飽含了對家園的期待:“油地齊協手,共建家園美”“全局思考,統籌謀劃,共建美麗幸福東營”“建設高品質現代化城市造福于民,支持!”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當前,西城中心醫院片區的重點項目頤園小區已啟動1404戶居民意愿征集、房屋數據測量、公布搬遷補償安置方案并征求意見、調查回遷安置房房型并公示等改造提升程序。今年市里還將重點支持東辛片區更新改造,同時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和服務配套,高標準建設一批“完整社區”,更好滿足油地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一種方向,叫心往一處想;有一種力量,是擰成一股繩。疫情會打亂節奏,卻從未改變奮進者的使命。
當前,油地融合發展進入歷史最好時期,東營市和勝利油田正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著力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盤活區域創新資源、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優勢互補,推進更大平臺、更廣范圍、更深領域的戰略合作。
“全市各級各部門都要自覺把油田的事作為自己的事,及時協調解決油田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支持油田增儲穩產、提質增效。”聚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這一重大使命,市里將支持油田、服務油田作為應盡之責,全力支持油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營造平安和諧的油區環境。
濕地是東營最具特色的名片,東營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重要標桿,需要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共護生態之美。市里將把油田新能源產業鏈納入全市新能源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支持油田發展壯大新能源產業集群。油地還將合力共建區域性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平臺,推進實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示范工程。尤其是在東營煉化企業逐步推廣CCUS技術,合力打造綠色化工園區,形成脫碳固碳產業規;l展,努力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形成試點示范、走在全國前列。
日前,位于東營區牛莊鎮的2022年省重大項目勝利油田東營原油庫遷建工程儲罐基礎正在緊張有序地施工。記者 周廣學 通訊員 繆宏偉
“400余棵老樹為東營原油庫搬家啦。”東營原油庫遷建項目啟動以來,一直備受油地各界關注。作為勝利油田最大的原油儲備庫和原油輸銷中心,“36歲”的東營原油庫即將遷至東營城市開發邊界以外——原勝利油田所屬物探公司三、四、五大隊處。為扎實做好原油庫遷建工作,市里專門成立遷建工作專班,由市油地校融合辦作為牽頭部門,加大統籌協調,推進項目進展。截至目前,原油庫新址拆遷工作順利完成,原油庫施工累計完成51.3%,比計劃超前4.7%,輸油站完成28%,跑出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
推動產業升級,重中之重是抓好研發。我市積極推動中石化和勝利油田相關企業深度參與東營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將重點打造中石化重要的船燃生產基地,并搭建人才專家平臺、科技合作平臺、項目轉化平臺等,深度發揮油田高端科技研究資源優勢。
如今,在油地融合重點陣地之一的東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多數企業源于油田改制、油田職工辭職、買斷創辦類企業,149家規模以上企業中有122家從事石油技術服務與裝備。為讓油田產業資源更好地就地發展,讓油田創新成果得以順利轉化,高新區以油田改制企業利豐石油裝備公司為突破口,聯合中石化勝利油田共同打造了“勝利工程高端裝備產業基地”;而正在打造的全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公共創新基地將迎來油田物探研究院、鉆井工藝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院搬遷入駐。
最是一年春好處,時來天地皆同力。東營是油地共同的家園,從60多年前老百姓推起小車、趕著牛車加入到支援石油勘探的行列,油田職工每人每月省出3斤糧食支援百姓開始,到如今油地團結共建、攜手并進,創新實干、事爭一流,同城之下的一家人正合力推動城市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記者 趙爾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