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七次黨代會吹響了全市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全市民政系統將全面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牢記囑托,以“創新實干、事爭一流”的精神狀態,大力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增進群眾福祉,全力建設幸福民政。
市民政局嚴格按照黨代會提出的“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確保特困群體‘過得去’”要求,加快推進省級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完善動態監測、主動發現機制,做好數據比對、重點對象摸底排查、救助對象認定等工作,切實做到“應救盡救、應保盡保”。城鄉低保、城鄉特困等救助標準提高10%以上,進一步縮小城鄉差異。實施“救急難”專項救助,制定專項救助辦法,提高救助效能。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慈善救助,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打造“熒(營)光行”2.0升級版,對困難群眾實施類別化、差異化關愛幫扶。加快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迭代升級市社會救助數字平臺,加強省、市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對接,全面提升核對效能。全面做好殘疾人保障服務、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
市民政局堅持完善機構社區居家協調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著力為老年人打造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編制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布局、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發布市、縣基本養老公共服務清單。加快東營市健康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推進縣級養老服務中心和鄉鎮(街道)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城鄉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分別達到100%、60%。建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1處、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7處,改造提升鄉鎮敬老院6處,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連鎖化運營,促進農村幸福院規范化發展。大力實施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適老化改造。開展城鄉空巢、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人巡訪關愛工作。建設市、縣(區)、鄉鎮(街道)、社區、機構、居家六級智慧養老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菜單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市民政局將積極發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牽頭部門作用,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協調機制能力建設,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制定考核評估辦法,依法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專項督導。健全密切接觸未成年人單位工作人員違法犯罪記錄查詢機制,開展“陽光工程2022”專項行動。依托市兒童福利院,謀劃建設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加強市、縣、鄉、村四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網絡建設。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孤兒助學工程”項目,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爭創全國兒童福利機構高質量發展實踐基地。
市民政局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家園”的殷殷囑托,提升社區治理服務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做好黃河灘區遷建、黃河南展區社區治理、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督導工作。制定村(居)協商目錄,豐富完善議事協商實現形式。實施《城市社區建設指南》地方標準,深入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按標準充實社區工作者隊伍,建立健全崗位薪酬動態調整機制。做好油田移交社區“后半篇”文章,逐步建立油地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實施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規范提升工程,重點建設23個農村社區,建設提升42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設施達標率達到85%以上。支持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和社會服務。
市民政局聚焦群眾關切,順應群眾需求,著力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婚姻管理服務水平,打造集婚姻登記、婚姻家庭輔導、婚姻文化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婚姻家庭服務指導中心,積極倡導特色突出、文明節儉的婚俗禮儀。加快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2022年底綠色公益性公墓基本滿足群眾殯葬需求。加強區劃地名管理服務,探索編制《東營市中心城區地名總體規劃》,推動出臺《中心城區道路命名規則》,規范做好中心城區無名道路和背街小巷命名相關工作。持續優化便民服務,推動41項社區辦理高頻事項即時辦結和幫辦代辦。全面做好婚姻登記、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迭代優化“身后事”一站式聯辦平臺,加快實施“收養登記”一件事和“婚育聯辦”改革。
(記者 商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