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七次黨代會強調,全市上下要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和視察東營重要指示要求貫穿東營事業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以“創新實干、事爭一流”的境界標準做好每一項工作,全面開創高水平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
創新實干,事爭一流,就要聚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創新引領、項目帶動,精準落實省“十大行動”“十大創新”,突出抓大項目、好項目,加速構建高質量、鏈群化、開放型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提高創新驅動發展水平,實施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推動科技研發、人才引育、產業生態等各方面創新,建設更高水平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發力主攻鏈條經濟,培育更多“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全力創建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千萬方原油儲備基地建設。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區域中心,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構建服務型制造體系。切實提升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深入推進基礎設施“七網”行動,突出加強海陸空鐵大通道建設,優先打通內聯外接鐵路網,全力推動津濰高鐵項目建設,早日實現東營人民的“高鐵夢”。
創新實干,事爭一流,就要聚力深化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要用足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和更高水平開放良性互動,充分釋放發展動能。以更實舉措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好滿足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以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高質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省會經濟圈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強與沿黃城市的交流協作,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橋頭堡。以更高標準優化營商環境,瞄準全省領先、全國一流,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強化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服務,努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綜合成本最低、服務效能最佳的城市,不斷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
創新實干,事爭一流,就要聚力加強全域統籌,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要堅持城鄉一體、區域融合、陸海統籌,提高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優化區域協同發展格局,明確功能定位,推進各板塊融合互動、協同發展。深入實施新一輪縣域經濟提升行動,引導各縣區發揮優勢,重點培育2-3個具有地域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帶動提升整體發展水平。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高水平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統籌推進“五個振興”,打造沿黃沿海鹽堿地特色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加快陸海統籌發展,深入推進新一輪海洋強市建設,推動海洋產業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大力發展現代海洋漁業,高水平建設“海上糧倉”,做大做強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積極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特色優勢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推動油地校深度融合發展,東營因油而生、因油而興,油地團結共建的基因已經融注到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和精神特質。要不斷深化平安油區、智慧油區建設,讓“一盤棋、一家人、一條心”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結出更多豐碩成果。
創新實干,事爭一流,就要聚力推進生態保護治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水平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綜合治理。要高質量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堅持科學論證、扎實推進,實行陸海統籌、一體保護、系統治理,加快構建規范高效的保護治理格局,打造世界陸海統籌型自然保護地典范。突出抓好生態保護修復,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統籌推進水、林、田、湖、草、濕地、海岸線、灘涂一體化保護治理,全面提升黃河三角洲生態功能。深入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加強灘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建設岸綠、景美、宜居、宜游的黃河下游綠色生態廊道,構筑黃河三角洲沿海生態安全屏障。深入實施環境綜合治理,開展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實施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扎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更好增進市民生態福祉。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編制實施碳達峰工作方案,建立完善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實施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開展提升工業能效攻堅行動,推動園區綠色化循環化改造,積極培育綠色園區、綠色工廠和綠色產品,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創新實干,事爭一流,就要聚力推進文化繁榮發展,不斷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要堅持以先進文化為引領,涵養城市文化底蘊,培育區域特色文化品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共建精神文化家園,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四史”教育,打牢共同奮斗的思想根基。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加快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大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深入挖掘濕地文化、石油文化、紅色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加快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東營段,講好黃河故事,推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高標準規劃為引領,統籌吃住行、游購娛,高水平策劃實施“黃河入海”“魅力油城”等特色文旅線路和精品文旅項目,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獨具風情魅力的現代文旅新城,全力打造國家一線休閑度假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區和黃河文化旅游區域性門戶城市。
創新實干,事爭一流,就要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要堅定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持續推動就業增收,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多渠道促進就業,幫扶就業困難人員穩定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完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積極為群眾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完善社會保障救助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動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保險應保盡保,優化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險機制。
創新實干,事爭一流,就要聚力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進高效能治理,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東營、法治東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扎實開展首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創建,規范提升市域治理運行管理體系、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深化法治東營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市,不斷提高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安全發展水平,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維護政治安全,守住守牢經濟、文化、科技、生態等各領域安全發展底線。
(東營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