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準扶貧】東壩村的“上林下漁”致富經
近日,在河口區六合街道東壩村的一處蝦池旁,幾臺挖掘機正在忙碌而有序地作業,村民潘樹彬戴著口罩仔細查看著蝦池情況,現場一片繁忙的勞作景象。“加上這17畝多蝦池,我們的日子肯定會更好。”看著自家新開挖的蝦池,潘樹彬對未來的幸福生活更有底氣。
2018年,通過村內組織學習,潘樹彬走上了南美白對蝦的養殖之路。“去年,20多畝蝦池掙了30多萬元,今年,我就想著擴大規模。等修完蝦池再消毒培水,到5月份,我就可以投蝦苗了。”潘樹彬的計劃井井有條。
疫情“搶工期”的緊張場面,不僅出現在潘樹彬一家。今年,為推動村經濟發展,東壩村“兩委”班子一邊抓細疫情防控工作,一邊不斷學習產業發展經驗,結合本村實際,最終確定了一條適合東壩村的“上林下漁”產業發展之路。根據自愿的原則,村里鼓勵有條件的村民發展經濟林種植和南美白對蝦養殖產業。“目前,村里有18戶村民發展對蝦養殖200畝,種植經濟林500畝。”東壩村黨支部書記寧觀海介紹,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許多村民早早地干起來。
干就要干出樣子。蝦是出了名的“嬌貴”,溫度、氧氣、水的酸堿值等因素都會影響蝦的產量和質量。要幫助農戶解決技術難題,就必須得有專家指導,考慮到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村里決定現階段通過網課為農戶傳授養殖技術,疫情過后再請專家現場指導,從而確保高產增收。
“今年,我們會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展好的產業。同時,村里正籌備成立合作社,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模式做好統購統銷等服務,從而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東壩村黨支部書記寧觀海說。為了服務好各村農業生產,六合街道全力做好各項保障工作,修建養水站,加快主干河道清淤清障,坑塘蓄水80萬立方米……在各項措施的推動下,六合街道各村的農業生產正在有序進行。
(記者 鄭靖靖)
東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東營日報社所有,東營網擁有東營日報社所屬《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電子信息網絡發布、出售與轉載權利。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東營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東營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熱點推薦
紅棗的六種養生的吃法從營養的角度來說,紅棗富含鉀、鈣、鐵、錳、銅和...詳細>>
糖尿病切勿忽視心腎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腎臟更容易“受傷”,是因為糖尿病患...詳細>>
秋季養生七個“最佳”“一場秋雨一場寒”,秋高氣爽,天干物燥。此時,養生...詳細>>
“秋凍養生”適合你嗎?“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天不要急于脫掉棉衣,...詳細>>